当两个儿子同时离婚:一位老教师的家庭困境与思考

2025年08月15日


初春的清晨,我坐在书房批改完最后一本作业,窗外银杏树新抽的嫩芽在风中轻颤。这份持续了三十八年的教学习惯,退休后依然保持着。只是今天红笔迟迟无法落下——两个儿子昨晚先后打来电话,都说要离婚。

一、情感风暴中的定锚者

作为母亲,我首先感受到的是生理性的心痛。小儿子阿哲的哽咽和大儿子阿诚强作镇定的声音,像两把钝刀反复切割着胸腔。但三十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,此刻需要的是"教师本能":先处理情绪,再处理事情

记得2014届有个学生父母离婚时,孩子在周记里写道:"他们都说不是我的错,可为什么没人问我的感受?"这句话让我在办公室泪流满面。现在面对自己的两个孩子,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分别约他们单独散步。

"妈知道你心里苦",在河堤边对阿哲说这句话时,这个三十岁的工程师突然蹲在地上嚎啕大哭。成年人的崩溃往往需要最原始的包容,就像对待课堂上突然大哭的学生那样,我只是轻轻拍着他的背,等情绪的风暴自然平息。

二、资源分配的智慧考验

教师生涯里最棘手的是处理多个学生同时申请助学金的情况,现在这个难题以更残酷的方式重现。两个儿子都需要支持,但我的时间、精力和经济资源终究有限。

建立支持清单是有效的方法:
1. 紧急程度:阿哲因房产纠纷需要法律咨询
2. 情感需求:阿诚出现轻度抑郁倾向
3. 孙辈安排:两个孙女分别5岁和8岁

我翻出当年带毕业班时的日程本,用不同颜色标注各项事务。周一周四陪阿诚去医院,周三周五接孙女们放学,周末则陪阿哲见律师。这种"课程表式"的安排虽然机械,但能确保不遗漏重要事项。

三、代际沟通的边界艺术

在教师培训时学过"脚手架理论"——支持要像建筑脚手架那样,既提供支撑又不替代主体。现在对儿子的帮助也需把握这个度。

当阿哲想让我去和前儿媳谈判时,我拿出他初中时写的作文《第一次独自回家》:"记得你12岁就能自己处理迷路的问题,现在妈妈相信你有能力面对。"这种"教育回溯"意外地唤醒了他的自主性。

对于坚持要辞职照顾孩子的阿诚,我没有直接反对,而是带他去看我曾经的学生——现在开烘焙店的单亲妈妈小林。旁观别人重建生活的过程,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。

四、自我关照的必修课

连续三周的高强度奔波后,我在买菜时突然眩晕。这记警钟让我想起教书时常对家长说的话:"照顾别人前,先要照顾好自己。"现在我开始严格执行:

  1. 每天6:30-7:00太极拳时间雷打不动
  2. 每周三下午在社区书院当义务辅导员(这是我的精神绿洲)
  3. 每月从退休金拿出固定份额作为"自我关爱基金"

前天整理相册时,翻到两个儿子小学毕业照。那时以为为人师者最难的不过是同时带好两个毕业班,哪知人生后半程的"执教"更加艰难。但看着镜子里与三十年前一样梳得一丝不苟的发髻,我相信只要秉持教育的初心——理解、引导而不越俎代庖,总能帮助他们找到重建生活的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