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出轨者总在撒谎?心理老师带你剖析背后的防御机制

2025年06月23日


作为从业15年的婚姻心理咨询师,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:

妻子举着开房记录质问丈夫,对方却矢口否认;第三者已经找上门来,男人还在坚持"只是普通同事"。更吊诡的是,有些出轨者被拆穿后,竟会表现出真实的委屈——他们某种程度上真的"相信"自己的谎言。

一、出轨者说谎的三大心理根源

  1. 自我合理化的需要
    人类大脑有个保护机制:当行为与价值观冲突时,会主动编造故事来减轻认知失调。我曾接待过一位企业高管,他一边给情人买公寓,一边坚信"没有背叛家庭",因为"心始终在家里"。这种分裂恰恰是心理防御的结果。

  2. 对失控的恐惧
    在张女士的案例中,其丈夫直到离婚诉讼阶段仍在隐瞒部分事实。深层原因是:承认全部过错意味着彻底失去关系主导权,这种失控感比面对后果更让人恐惧。

  3. 畸形的保护欲
    "怕她受不了"是出轨者常用借口。但2022年《婚姻心理学》期刊的研究指出,83%的被欺骗者最终更受伤的是谎言本身。就像王女士说的:"如果他第一时间坦白,我们的婚姻或许还有救。"

二、识别谎言的三个层级

根据临床经验,出轨者的隐瞒通常分三个阶段:

| 阶段 | 表现特征 | 典型案例 |
|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
| 本能否认 | 条件反射式反驳证据 | "这照片是PS的" |
| 部分承认 | 被迫交代可控事实 | "只吃过几次饭" |
| 真相稀释 | 用细节模糊关键事实 | "但那天什么都没发生" |

特别要警惕"反向指控"——当追问细节时,对方突然愤怒指责你"翻旧账",这往往说明触及了真相。

三、受伤者的正确应对策略

  1. 停止过度自省
    很多来访者会陷入"如果我更好他就不会骗我"的误区。请记住:出轨选择权永远在犯错方,诚实是婚姻的底线而非施舍。

  2. 建立事实核查机制
    建议准备一个笔记本,按时间线整理可疑点。面对gaslighting(煤气灯效应)时,客观记录比记忆更可靠。

  3. 设置清晰底线
    在咨询中我常建议:"如果你选择继续婚姻,至少要拿到三样东西:完整的真相时间表、可验证的断联证明、主动提出的财产补偿方案。"


上周有位来访者问我:"老师,他这次发誓说真话了,我能相信吗?"我的回答是:

"信任不是靠誓言重建的,而是通过持续透明的行为。就像破碎的花瓶,用胶水粘合后依然会留下痕迹——真正的修复不是假装没碎过,而是共同学习如何更小心地捧住它。"